在绵阳纵横交错的交通线上,5万多名货车司机、网约车司机日夜奔忙。这些“流动的风景线”如何凝聚成发展合力?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用“红色引擎”给出暖心答案——通过打造30个货车司机之家、出租车驿站,创新权益保障机制等系列举措,让两类司机群体真切感受到“组织在身边、服务零距离”。有关经验做法在3月18日召开的市委社会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。
聚焦建机制,全方位联动汇能
完善“两新工委牵头指导、交通运输部门具体推动、街道社区兜底管理”党建格局,选派骨干50余名充实行业党支部书记、党建指导员方阵。紧扣组织覆盖、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,联合公安、网信、工会等部门落实重点工作30项。整合工会、妇联、企业、协会等资源,打造货车司机之家、出租车驿站30个,提供热水、歇脚等服务,货车司机之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。
聚焦强组织,全过程规范夯基
采取“行业+属地”方式,会同平台企业、乡镇街道发布党员“集结令”,引导1700余名党员司机亮明身份。采取企业单建、行业共建、区域联建等形式,成立73个党支部,坚持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,组织党员司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0多次、推送各类学习信息4000多条。选树“优秀货车司机”“优秀网约车司机”,发动参与特殊人群帮扶、爱心送考等“公益出行”6000多趟次。
聚焦优服务,全行业关心关爱
立足服务企业、服务司机、服务社会,落实“四大员”机制,走访司机2.5万人次。在工会、妇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,常态开展“冬送温暖”“夏送清凉”活动,为困难司机争取子女读书关爱费用,协助发放贷款900多万元。畅通党组织诉求直通车,率先发布《网约车行业租赁合同规范指引》,成立网约车行业权益维护调解中心,化解套路购车、虚假宣传等纠纷50起,办结诉求1100余件。
行业领域较大安全事故连续3年零发生,投诉举报同比实现大幅下降,网约车服务做法被中国社会工作报宣传报道,货运“五步工作法”被省交通运输厅、公安厅全省推广……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。下一步,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将针对两类司机群体“多、小、散、弱”的特点,持续深化“党建+服务”模式,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发布一项市场信息、畅通一个表达渠道等十件实事,持续做好货车司机、网约车司机群体服务关爱工作。
从“满城跑”到“满城家”,从“服务对象”到“治理力量”,绵阳用党建红线将货车司机、网约车司机连接在一起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司机主动亮身份、当先锋,积极参与基层治理,他们的故事,正成为绵阳交通战线最动人的风景。
供稿:局机关党委办 李星宇
审核:云明亮
编审:李峰 刘洋
排版:伍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