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树有根、方能生长
凡水有源、方能奔涌
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
精神的根脉
近年来,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,红色文化产品备受青睐。泸州古蔺交通运输局坚持党建引领,致力推动行业党建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,以构建“金通+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拓宽新空间、布局新动能、构建新赛道,用好用活红色资源,积极开行“金通”公交车、小黄车、高速快车,在写好交通助力乡村振兴“后半篇”文章的同时,聚焦“品质金通惠万家”目标,全力打造“金通工程”高质量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,不断提升古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,让以“红色牌”为主的“运游”融合新业态成为古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力的支撑。
用“好”红色资源
开通“四渡赤水”红色旅游专线
为盘活红色旅游资源。古蔺县于2021年6月10日开通泸州市首条“四渡赤水”红色旅游公交专线,投入新能源公交车20辆,车身以“红色古蔺、得意之地”为背景,车身突显“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公交专线”和“红色古蔺,得意之地”,车内座椅、装饰、灯箱均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统一制作,内饰宣扬“四渡赤水”红色文化精神,LED屏和车载电视滚动宣传革命文化、播放“四渡赤水”历史故事。全线共有7个大型红色文化公交港湾站台和10个小型红色文化招呼站,真实再现当年红军开仓分盐、美酒劳军、搭浮桥渡赤水、二郎滩背水战、太平阻击战和茅溪长坝槽机枪击敌机等精彩四渡赤水故事。该专线起点站设在古蔺城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,途经四渡赤水红色广场、金兰街道办(薅枝湾)、岩桑沟(中央红军入川第一桥)、太平渡渡口、二郎滩渡口等红色景点,终点站设在二郎镇公交首末站,线路总长度约60公里。专线采取对向发班模式,每隔30分钟发一班,分段收费,全程8元。
“四渡赤水”红色旅游公交专线提供了便民利民的交通方式,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出行需求,构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,通过“红色公交”专线使市民关注红色文化,了解古蔺红色旅游资源,漫长的公交变得轻松愉快又富含意义。“红色公交”的开通,对古蔺交通来说,不仅走出了一条以“红色”发展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,而且为古蔺县“运游”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,同时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旅提供了更加便利、个性化的宣传平台。
用“活”红色资源
“金通”小黄车开到田间地头
在打造“金通”运游融合新模式中,古蔺县按照“金通工程”四统一要求,全力发展“金通”小黄车,并全部统一纳入四川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管理,全覆盖安装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,全面保障旅行安全,提升旅游名县服务质量。面对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出行需求,“金通”小黄车送旅客、送快递、送就医、送赶场、还摇身一变为“金通护学车”“助耕车”“消防车”“旅游车”,成为乡村运输的“万能车”,群众出行的首选车,折射出“人在车中坐,车在画中行”的图景,为推动乡村运输降本增效,农业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动能、新优势。
按照“串联一路风景,带动一方产业,造福一方群众”的总体目标和要求,古蔺除开通红色旅游公交专线、“金通”小黄车外,还开通了二郎镇巡游出租,以及高速快车“运游”线路,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,沿途涵盖了5个乡镇(街道办)25个行政村,约15万人出行,并全面促进了全县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,红色旅游、生态康养、酱酒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古蔺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,为古蔺创成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奠定了基础。同时,“运游”融合对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方便群众了解红色文化,推进党史进基层,打通党史普及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。下一步,古蔺县交通运输局将以服务经济发展和满足群众出行为目的,结合古蔺“一核、三极、五片区”发展战略,持续构建箭竹大寨苗家风情线、二郎茅溪酱酒文化线、黄荆生态旅游线、双沙马蹄片区农旅融合线等交通网络,让立体通达交通体系释放红色发展新动能、新活力,乡村运输“金通工程”古蔺品牌冲出四川、走向全国,全面助力“三色古蔺”的“生态立县、酒业强县、农旅富民”战略,确保红色阵地越建越强,农村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,日子越过越火红。